蒸馍馍,这一传统的面食在很多家庭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,不少人在蒸馍馍时却常常遭遇失败,蒸出的馍馍要么口感不佳,要么外观不尽人意,究竟为啥蒸馍馍蒸不好吃呢?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。
用温水溶解酵母可以激发酵母的活性,促进发酵,水温过高会杀死酵母,导致发酵失败;水温过低则酵母活性不足,发酵缓慢,水温控制在30 - 40摄氏度为宜,用烫手的热水溶解酵母,酵母就会失去活性,蒸出的馍馍就发不起来了😔。
水的用量要根据面粉的吸水性来调整,不同品牌、不同种类的面粉吸水性不同,500克面粉搭配250 - 300毫升水比较合适,如果水加多了,面团会过于稀软,难以成型,蒸出的馍馍也会塌软;水加少了,面团会比较干硬,发酵和膨胀效果都会受到影响,馍馍口感也会不佳。
发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酵母用量、环境温度等因素,在适宜的温度下,面团发酵至原来的2 - 3倍大,用手指按压面团,凹坑不回弹,就说明发酵好了,发酵时间过短,馍馍体积小,口感硬;发酵时间过长,馍馍会发酸,内部组织也会变得粗糙,正常情况下2小时能发酵好的面团,如果发酵了4个小时,就可能会出现发酸的情况。
常见的揉面方式有摔打揉、按压揉等,摔打揉可以使面团更加劲道,但要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面团溅出,按压揉则比较温和,适合初学者,在揉面过程中,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干面粉,防止面团粘连,但不要加太多,以免影响馍馍的口感。
发酵好的面团在整形后需要进行醒发,醒发至馍馍体积变为原来的1.5 - 2倍大为宜,醒发不足,馍馍蒸出后个头小,口感硬;醒发过度,馍馍会变得过于蓬松,甚至塌陷,口感也会变差,可以观察馍馍的状态,用手指轻轻按压,凹坑能缓慢回弹,就说明醒发好了。
醒发环境要保持温暖、湿润,可以在蒸笼里放一碗热水,制造一个温暖湿润的小环境,有利于馍馍醒发,避免在干燥、寒冷的地方醒发,否则馍馍醒发不起来。
蒸馍馍时,火候很关键,一般先用大火将水烧开,然后转中火蒸,大火烧开可以使蒸笼内迅速产生蒸汽,让馍馍快速膨胀;转中火可以保证馍馍受热均匀,避免出现外熟内生或外焦里生的情况,如果一直用大火蒸,馍馍表面容易干裂;一直用小火蒸,馍馍则可能发不起来。
蒸制时间根据馍馍的大小和数量而定,普通大小的馍馍蒸15 - 20分钟左右,个头较大或数量较多的馍馍,蒸制时间要适当延长;个头较小或数量较少的馍馍,蒸制时间可以缩短一些,可以通过观察馍馍的外观和质地来判断是否蒸熟,蒸熟的馍馍表面光滑,按压有弹性,如果拿不准,可以用筷子插入馍馍中心,抽出后筷子上没有粘连物,就说明馍馍蒸熟了。
要蒸出好吃的馍馍,需要在面粉选择、酵母使用、水的处理、发酵、揉面、醒发以及蒸制等各个环节都注意细节,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位,才能蒸出蓬松柔软、口感香甜的美味馍馍😋,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些原因,都能成功蒸出满意的馍馍,为家人带来美味的面食享受。
转载请注明:好世界美食 » 菜谱_孕妇 » 为啥蒸馍馍蒸不好吃?深度剖析及解决之道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